🍱🍱🍱今日碎碎念—「造型便當之不負責我見」🍱🍱🍱
今年9月 Robbie正式進入美國的pre-school
我也算終於展開了帶便當生涯(泣....該來的逃不了)
在美國準備便當,和日本一樣
沒有台灣教室後面的蒸飯箱
更別提冰箱、微波爐
沒辦法像小時候一樣,媽媽順手把晚餐剩下的食物裝起來
隔天到學校加熱還有熱騰騰的飯菜可以享用
這裡每一位媽媽只能早起,準備新鮮的食材
考量「冷掉」之後也會好吃(例如三明治、飯糰)
或是放在保溫杯裡面依然能維持溫度的食物(例如燉飯)
更要時時注意天氣,最怕碰到太熱的天氣
保冷的食物會不新鮮、保溫的食物會悶到臭酸
很多媽媽朋友聽到Robbie去學校之後
也私下請我分享我家的便當花招,看來便當真是一門讓眾媽媽傷腦筋的課題
其實,坦誠地告訴大家
我家的便當非常「樸素」
沒有裝飾、沒有造型、沒有日本媽媽那樣巧手慧心的設計
除了健康的食材之外
僅剩的只有媽媽滿滿的愛心
不做造型便當其實原因很多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懶」
哈哈,很誠實
每個一打二的早晨
我只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把老爺少爺推出家門上班上課
接著才有時間專心親餵我家大小姐
西雅圖早上很冷,要我早起一個小時做便當真的非常折磨自己
其次,就是「碰撞」
我家這位少爺非常粗魯
攜帶再怎麼美輪美奐的便當,一路晃進教室也會面目全非
無論裡面是巧虎還是雪寶
最後不是嘴歪眼斜再不然就是斷手斷腳
費心一整個早上做出來的卡通人物,若是死無全屍媽媽比小孩還想哭
再來,我擔心的還有「食材浪費」與「健康」的問題
我家現在只有一個小孩子要準備便當
為了製作花俏的圖案設計,會多出非常多「剪貼」「裁切」下來的剩餘食材,除非媽媽願意把這些剩下的食物吃光
否則最後就只能變成廚餘...
從小我是堅決不吃小孩吃剩的東西
除了任性的想要對自己好一些之外,更不想為了「避免浪費」而逼自己吃掉多餘的卡路里之外
也不希望小孩養成「吃不完沒關係!剩菜媽媽吃、骨頭媽媽啃就好」的心態
另外,造型便當為了好看
經常會需要使用加工肉製品(例如火腿、熱狗、香腸)
或是市售的罐頭、調味品(例如日製的香鬆、或是肉鬆)
我並不是健康魔人,小孩也並非從來不沾這些食物
只不過平常在家,這些食材都只是偶爾出現而已
而便當是天天的事情,如果為了講究造型而一定得頻繁利用這些食材
會讓我個人覺得本末倒置
最後最後,也最讓我糾結的
是孩子的「比較心理」
過去兩年,許多日本的幼兒園已經軟性勸說甚至明文公告
鼓勵媽媽們不要再給孩子攜帶造型便當來學校
原因就是擔心這些媽媽們的美意,反而形成學校霸凌的幫凶
說實話,我個人是覺得沒那麼嚴重(霸凌什麼啊?小孩難道都是玻璃心嗎?)
但是這個消息也讓我反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Robbie從前的學校,班上也有巧手的日本媽媽
每一天帶到學校的菜色,不是Hello Kitty就是布丁狗
女孩每天打開便當盒的瞬間,那神氣的表情
與同學們那驚喜又羨慕的臉頰,總是讓我心裡刺痛了一下
果然,老師告訴我,很多孩子們回家就開始紛紛要求媽媽也幫自己的便當「美化」一下
(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一次貓熊,結果小人食髓知味之後要求我每天都要來一下...而且口味越來越重,居然叫我做鋼鐵人*翻桌*)
當然,正面一點的看待這件事情
如果孩子的造型便當因為碰撞而面目全非,你可以告訴孩子「這世界上的事情並非全部完美」,讓他練習承受事實
如果孩子羨慕別人家的便當,我也可以雞會教育他「你也有很棒的玩具是別人沒有的」、「不可以看到人家有什麼你也要什麼」
相形之下,我更不希望他成為那個享受眾人目光,陶醉在優越感中的孩子
我的確可以冠冕堂皇的說這些漂亮的場面話來安慰他,我也可以真的用心做便當讓他帶到學校去拉風一下
只是,孩子成長的過程,遲早都會在群體裡面練習接受不完美、接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享受光環亦或是瞭解自己的平凡
我又何必一定要在便當上面做文章,撩起這一切多餘的波瀾呢?
我對造型便當的態度是,偶一為之尚可
有時候有靈感、心血來潮想要做來玩玩是很過癮的
但不應該成為一種壓力,好像不做就會讓孩子失望、甚至被孩子責備說「今天的便當怎麼這麼醜」
如果你有時間、有興趣、更有一雙巧手與巧思
希望發揮自己的強項製作美輪美奐的便當讓孩子驚喜連連
那麼我真心佩服你,這麼好的媽媽我也想要XD
但如果你和我一樣也很愛孩子(或是一樣懶?)
卻沒有時間、懶得早起,更沒有興趣與熱忱來設計便當盒
早上能多一個小時的睡眠也是一種福氣啊!
美麗的便當也是愛,樸素的便當也是愛
愛的沒有比較少,但用心卻是一樣多